0 Comments


快科技7月18日消息,理想汽车CEO李想发文称,理想i8,7月29日发布会地址确定:首都国际会议中心。向小米YU7“致敬”,我们在同一个地方开发布会。

接下来还有三个事要确定:

1、要不要讲3小时,大家意见还不太一致,包括内部。

2、要不要多讲讲背后的故事,看了大家最近对理想i8的讨论,感觉有必要。

3、要不要多讲讲情绪相关的内容?情绪也是用户价值之一。

想听听大家的意见。

事实上,关于理想i8这款重磅新车,选择在何处发布,李想本人也曾纠结过一段时间。

李想表示,过去几年,理想ONE、L6-9均在理想汽车园区内的草坪上发布,最主要的原因是省钱+提效。

而此次理想i8发布,是理想进军纯电SUV领域的开篇之作,理想选择更大的专业场馆来举办发布会,给予这款车足够的排面,于是决定在北京寻找场馆举行发布会。

李想还解释,选择北京主要还是成本低,“如果去外地开,工作人员差旅成本太高”。

此外,李想还指出,北京好的大场馆基本小米都用过,这次大概率也会致敬小米。对此,小米董事长雷军则给了李想送上一颗定心丸,“没事,就在北京开,我们相互致敬挺好,预祝i8发布会成功。”

李想:理想i8发布会定于首都国际会议中心 向小米YU7“致敬”


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Related Posts

welcome-球速体育 – 小米宣布研发家用直流充电桩:功率超过7kW

快科技7月25日消息,小米汽车宣布,正在抓紧研发家用直流充电桩,功率超过7kW。 此前,小米已推出7kW充电功率版本和11kW版本的家用充电桩,7kW版本售价3999元,11kW版本售价5999元。以上两款家用充电桩均为交流充电桩。 而小米此次研发的新款充电桩功率超越7kW,有望进一步提升充电速度,减少用户等待时间。 从设计上看,小米过往充电桩采用扁平化设计,尺寸为400/180/120毫米,重640克,经典白加黑配色,外壳印有小米拼音标志,简约且辨识度高。 新款预计在延续品牌设计风格的同时,针对散热、防护等性能进行优化。 在功能方面,小米旧款充电桩具备靠近自动鉴权解锁、远程预约充电、远程故障报警等实用功能,新款可能会在此基础上拓展。 …

一竞技官网 – 从一开始·竞无止境 – 米粉很期待雷军年度演讲 王腾:刚忙完6月 让雷总缓缓

快科技7月23日消息,有米粉问REDMI总经理王腾:今年雷总什么时候做年度演讲?王腾回复:刚忙完6月,让雷总缓缓。 此前雷军在2020年、2021年、2022年、2023年和2024年都做了年度演讲,每一次演讲都能引发极高的关注度。在去年的演讲中,雷军分享了小米造车的来龙去脉以及过去3年跌宕起伏的故事。 雷军在演讲中提到,小米SU7成功的背后凝聚着巨大的勇气,那不是某一个人的勇气,而是小米集团40000多人共同的勇气。正是这样的勇气,我们拥有了无比坚定的信念,要为米粉朋友们做辆Dream Car,感谢勇气,也感谢所有米粉的一路支持,也祝福所有人,愿你永远拥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和勇往直前的信心。 有网友表示,听雷总的演讲,不自觉的就会热泪盈眶,每个时代都是群星闪耀的时代,我在夜幕下仰头就能看到闪耀的群星,作为普通人我们不可能做伟大的事情,但我们可以在思想的引领下过一场积极的、鲜活的、充满热爱的生活。 …

非凡娱乐-电子娱乐平台游戏-非凡娱乐官网 – 懂车帝实测36款车辅助驾驶引巨大争议 小米华为等表现跟想的不一样:博主释疑

快科技7月24日消息,近日懂车帝联手央视对36辆车的辅助驾驶进行了实测,而结果出来后引起巨大争议,网友骂声一片。 按照官方的说法,事故场景模拟选择在真实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上进行,总共15个科目,使用国内外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,设置了车辆、假人等模型,并模拟出真实车流。模拟结果显示:高速夜间遇施工+卡车的场景中,仅47%的车辆能安全避让;儿童过马路项目的通过率是58%。 之所以大家骂,可能是测试的结果跟不少人预期的不一样,比如在两个场景中(高速事故场景模拟和城市事故场景模拟),辅助驾驶表现最好的是2023款的Model 3和X。 那些耳熟能详的搭载华为辅助驾驶的问界M9、M7、智界R7、小米SU7等表现都不算太理想(跟企业实际宣传的落差太大),以至于一些网友直言,“在看懂车帝测试前,我对很多车企的智驾水平,还是持乐观心态。在看了懂车帝测试后,我感觉很多智驾都太差了。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,那就是即使都是同一家的智驾,在不同车上的表现也不一样。具有很大的随机性。” 还有不少网友吐槽,测试过程不严谨(比如看每台车的变量都没有100%做到一致),中间漏洞太多,实在是没办法服众。 对此,有博主表示,单是看看这次项目的测试数量、碰撞强度和环境的构建,就能想象背后花费是个庞大的数字。 这些结果的本身,应该让大家意识到,辅助驾驶品牌、功能、软硬件方案在安全方面没有绝对的保障,在现阶段,无论做出怎样的购买选择,都应该牢牢树立“人车共驾”、“人类负责”的基础认知,端到端解决方案下,对于特定案例的操作决策也有一定的偶发性,这更应该让大家对安全场景加强注意。 …